一名50多岁女子,两年前反覆出现不明原因的眩晕,甚至忽然晕倒而扭伤脚踝,先后就诊心脏内科、眼科、耳鼻喉科与神经内科、妇产科、牙科等,被诊中断为自律神经失调,甚至在三个月内因严重晕眩合併头痛、恶心呕吐,四度进出急诊。半年前求助中医,经四个月治疗后,不仅摆脱头晕头痛,体力与气色都明显改善。
台湾马偕医院中医妇科主任瞿瑞莹说,患者初诊时虚弱到需要扶墙走进诊间,坐下后直接趴在桌上,声音微弱、对话中断续,状态极差。把脉发现脉象细弱无力,属于「虚脉」,再加上脸色苍白、步态不稳与视线模糊,显示全身气血极度不足。
瞿瑞莹指出,患者长期因工作忙碌而食欲不佳,常以生菜、水果取代正餐,造成「虚冷体质」的基底;加上生活紧绷、缺乏运动,让血液循环更差,逐渐演变为严重眩晕与虚弱。从中医观点来看,这就是「脾胃火力不足,食品无法转化为气血,水湿滞留体内,上泛干扰脑部」,因此出现晕眩、倦怠虚弱、面色苍白等症状。
治疗上,中医以「温阳健脾、利水化湿、活血通络」为主,透过中药调理,让脾胃恢复消化与产生能量,把身体里多余的水分代谢出往,并改善血液循环。瞿瑞莹说,患者接受中医治疗,饮食避开生冷食品,重视蛋白质摄取,头部不吹风不淋雨,一周二次热水泡脚或泡澡,促进血液循环。
而等到体力逐渐恢复后,每周三次,一次30分钟,从坐姿脚踏车进展到全身练习的滑步机,强化心肺功能与肢体大肌肉群。患者说,过往两年跑遍各科检查,怀疑更年期或压力过大,始终找不到原因。经过中医四个月治疗,不仅摆脱噩梦,现在只靠生活作息与饮食调整,就能维持健康状态,「感觉整个人重新活过来」。
让人意外的是,患者以前不太会流汗,在体力恢复开始运动后,不仅晕眩消失,竟然感受到汗水淋漓的快感,体重也因身体循环排水祛湿,减了3公斤。
马偕医院复健科主治医师陈丽如说,大病初癒,想要恢复运动习惯,千万不要躁进,建议先从较为缓和与不具冲击性的运动开始练习,可先採取坐姿练习下肢肌力,例如以沙包裹在脚踝练习抬脚运动,或用坐式脚踏车练习肌力与增加心肺功能,练习时间可以由15分钟进而20分钟、30分钟,初次尝试要有旁人在场,待运动习惯养成后,可以视个人情况与耐受度渐进式增强,主运动要达到效能的运动强度要以「有点喘,但还能讲话」的程度较佳。
陈丽如提醒,在运动之前,最好有5至10分钟的热身运动,运动结束后,再保存10至15分钟来做缓和和拉筋运动。若不想增加下肢关节负担,可以採取水中运动或固定式脚踏车运一元一分正规麻将群动,滑步机(椭圆机)亦是练习下肢肌力与心肺功能很好的运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