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零时财经
在区块链内部分享中,总是能爆出让人目瞪口呆,颠覆三观的猛料。有幸参加了这样的分享会,对其中比较经典的语句进行分析一下,就了解了韭菜被割是多么正常。
01
第一句:行业死了,我们也是最后一个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各种投资人、VC能摆脱人性吗?显然不会。一个基金负责人治理着最低几亿美元几十亿美元的资金,要对投资人负责,所以,第一要务自然就是赚钱。
从这句话中,能品出什么呢?那就是,区块链的发展历程中,投资人并不是很注重项目的长远发展,钱赚进自己兜里就OK,项目的死活,以及个人投资者的亏损,与我何干?!只要我能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没有底线,可以说是他们的写照。
02
第二句:上市前几倍先卖掉,投资人成最大代投
在项目投资过程中,往往存在好几轮的投资。内部、基石、私募、代投、公募。机构投资者往往拿到的都是内部或基石轮投资,其价格相对于之后的几轮募资,要低很多。所以,也就给了他们几倍价格卖出往的机会。
所以,笔者也不得不承认,这在投资学中,尽对是很聪明的抉择。然而,这种行为,带来的影响是,你的项目已经与我无关,我已经获利走人,之后币价是涨是跌,都与我没关系。
现在,有不少项目为了增加投资者对项目的信任度,往往会采取某段时间内锁仓的行为。可是,这对于这种精明的行为没有一点辙。有项目方采取每轮额度都一样的抉择,不知道会不会成为业内普遍现象?不知道能不能遏制这种行为?
03
第三句:能搞出真正区块链项目的一定要有基督教徒般的信仰
区块链一个非常直白且简单的一个标签就是共鸣。然而,从以往中途夭折的项目来看,有不少就是由于募资之后,不论是创始人,还是合伙人拿到钱之后,要么砸盘走人,要么内部分裂,导致整个项目进程从此终止,剩下一地鸡毛。承受损失的是谁?公募或从二级市场买到token的投资者。
04
第四句:凡是投资人赚了大钱的项目都成了烂项目
有人说加密资产市场,不是零和游戏。整个市场的不中断发展,会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赢家。这只不过是让人进局的“胡萝卜”而已。
投资人由于资金量大,即便市场低迷,但由于本钱低,抗压能力强。即便有了损失,但是可以互相之间互通有无,联合拉盘,从而吸引个人投资者进场。而进场者往往成了接盘侠。
05
第五句:拿一线资本的项目,很可能混得一地鸡毛
在听到这句话之后,笔者相当震动。细思之下,才明白其中究竟。
一线资本,本身的话语权就要高很多。因此,从项目方拿到的token价格要低很多,并且对于项目方附带很多条件,让项目方不得不答应。事实上,这句话在分享会上也得到了某些项目的一致认可。
在拿到token之后,固然会由于IP效应带来不少个人及机构投资者,但是,根据第四句话的内收留,就能想象之后的结果——一线割二线,二线割代投,代投割个人。最后,闹得整个项目因币价下跌怨声载道,项目方也无法解决题目。损失最大的就是个人。
06
第六句:在机构的量化交易眼前,老韭菜也要被割
加密货币市场目前仍处于体量小,个人投资者充当主要角色的阶段,固然有机构投资者进场,可是参与其中的投资者,抗风险能力还很低。像华尔街那样的传统投资机构依然处于虎视眈眈,但仍没进场的状态。
倘若,这股气力进场,不论是在量化交易技术,还是资金实力方面,都将进进一个更少个人投资者盈利的阶段。有业内资深人士这样描述,就连李笑来那样的“比特币首富”依然处于草根的行列。可见作为韭菜的实力。
结束语:
币圈是一个考验人性的游戏场,即便有人说比特币会到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高价,但是整个圈子仍然是个弱肉强食的利益争夺擂台。这个投资人的话,话说的糙,但却是实话,个人投资者还是好自为之吧。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全文发布 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共生态环境部党组在《求是》杂志发表文章《聚焦建设美丽中国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外媒交流会先容绿色低碳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等有关工作情况
能源绿色低碳发展迈上新台阶
【鄂环办〔2024〕18号】关于印发《湖北省企业碳排放核查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全文
加快形成优质绿色低碳资产!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分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换行动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4〕1537号】
成都市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
《福建省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公然征求意见